刑事

  • 1090427法律追訴權能否保留.pptx.jpg

    【法律追訴權能否保留?】鄭深元律師 撰

    剛才口述新聞稿給客戶聽,最後一句我說:待本公司蒐集資料與律師討論後決定是否提出告訴...。沒想到客戶回說:那就直接寫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訴權就好了,幹嘛這麼囉嗦?

    我跟客戶說:要告就告不告就不告,沒有什麼保不保留的問題,這種新聞稿我不敢寫,會被以前同事笑怎麼程度現在下去變這麼差,客戶因為顧及我面子問題,所以同意不加上「保留法律追訴權」這幾個字,真是佛心來的。

    事實上不管是刑事的告訴乃論罪的告訴期間,一般為六個月,而民事侵權行為的提告期間是二年,一般契約請求是十五年,但是仍有其他較短的時效約定,原則上這些時效從你第一天開始可以告開始就已經在進行,不會因為你對外宣稱要保留追訴,就會產生保留的效力。

    在刑事訴訟上,告訴乃論之罪告訴期間為六個月,例如一般人會提出告訴的公然侮辱、誹謗、傷害、過失傷害、侵入住宅等案件,都是屬於告乃案件,你如果沒有要提告,檢察官、警方一般來說並不會主動介入調查,因為沒有告訴,就欠缺訴追條件,案件是不能起訴、判刑的。因此這類案件,會設有告訴期間的限制,讓加害人、被害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可以及早確定,也因為有告訴期間的限制,告訴人儘速儘早提告,證據蒐證上相對較為容易,不會因為時間日久而找不到證據的問題。

    這六個月的告訴期間,從你被傷害、被誹謗、被侵入住宅之日起就開始起訴告訴期間六個月,如果這六個月內你沒提出告訴的話,將來想到又再提出告訴,檢察官會以告訴逾期作不起訴處分,完全不會調查是否確有上開犯罪。而這六個月的時間是一直繼續的,不會停止,也不會因為你寫了一篇存證信函給他就能停止進行,所以這部分的告訴期間六個月要相當注意,很多民眾例如發生車禍,因為住院一段時間一忙就忘了,對方一直說要和解拖了相當的期間,結果和解破裂要回過頭來提出刑事告訴,卻早已經逾六個月的告訴期間,就得不償失,所以這部分告訴期間相當重要,一定要謹記在心。

    至於一些非告訴乃論案件,原則上並無告訴期間的問題,只要有線索,檢警都會主動偵辦,但是犯罪會有追訴權時效的問題,也就是檢察官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偵查完畢起訴被告,法院才能判決,如果超過追訴權時效,法院就會下免訴判決,依刑法第八十條第一項之規定,因為大部分的罪是最重本刑五年,所以追訴權時效是二十年,最低都如酒醉駕車等案件為五年,至於重罪部分,如殺人罪等,追訴權時效為三十年。

    民事訴訟上,請求權都有請求時效的問題,例如一般契約十五年時效、侵權行為二年時效,其他還有五年的時效規定。如果超過時效沒有請求,對方可以作時效抗辯,債務人可以拒絕結,法院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這時候原告請求就會敗訴。也是要相當注意。

    無論民刑訴訟均有行使的時效限制,擁有權利者,應宜儘早行使,以保障自身權益。
    more
  • 華南副董林○延在前妻新光公主之車輛裝設GPS,是否構成妨害秘密?.jpg

    【華南副董林○延在前妻新光公主之車輛裝設GPS,是否構成妨害秘密?】鄭深元律師、鍾采玲實習律師 撰

    裝設GPS追蹤他人車輛是否構成「妨害秘密罪」?
    車輛行駛於道路是否屬於「非公開活動」?
    一、實務見解多認構成妨害秘密罪
    車輛由駕駛人操作始得移動,經由車輛移動之信息,即得掌握車輛使用人之所在及其活動狀況,足見車輛移動及其位置之信息,應評價為等同車輛使用人之行動信息,故如就「車內之人物及其言行舉止」而言,因車輛使用人經由車體之隔絕,得以確保不欲人知之隱私,故屬於「非公開之活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3788號判決參照)

    二、本案重點:車輛行駛於道路是否屬於「非公開活動」即為本案爭議。


    主觀上,駕駛員確實有不欲人知其行蹤之合理期待,惟客觀上,車輛駕駛員於道路上行駛車輛是否有利用相當環境適當設備確保其隱密性,高等法院並未有合理說明。
    若「非公開活動」之判定僅以主觀合理隱私期待作為判定,而不考慮客觀外在環境是否惟合理隱密環境,則有人在野外空地沐浴更衣、情侶在公園為親密行為是否亦可能認定為非公開活動?
    若於車輛裝設錄影、錄音設備等,因車內之言行舉止並無給他人知悉知合理期待,且車內亦屬具有隱密性之環境,裝設錄音影設備之人固然構成妨害秘密。惟GPS並無法得知車內人物之言行舉止,僅能得知車輛外在之移動及位置訊息,且道路上之駕駛亦難謂「非公開活動」,兩者情形並不相同。


    三、結論
    是否構成妨害秘密,除因考量主觀合理期待,客觀合理隱私環境亦應為考量因素,否則將使妨害秘密罪淪為一般合理大眾之主觀判斷。至於更一審是否肯認車輛行駛於道路屬於「公開活動」,則尚有待觀察。

    ※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140805?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HARE&utm_medium=APP
    more